在煙臺大潤發(fā)芝罘店,所有的可追溯信息都通過收銀臺附近的三臺查詢機實現。但這三臺查詢機只有一臺可以使用,當記者試圖用機器掃描購買的土豆時,查詢機卻顯示“該商品無需備案”。
注冊網絡科技公司,向全國各地郵寄“XX糖康”的物流信息三千多條,短短半年的銷售保健品金額達64萬余元……日前,蚌埠五河縣公開審理了一起銷售有害食品的案件。
近日,余姚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發(fā)布抽檢信息稱,2019年6月,該局食品安全流通環(huán)節(jié)共組織抽檢56批次食品,其中食用農產品14批次、糕點13批次、酒類6批次、蛋制品4批次、肉制品3批次、飲料3批次、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2批次、糧食加工品2批次、水果制品2批次、淀粉及淀粉制品1批次、豆制品1批次、食鹽1批次、薯類和膨化食品1批次、水產制品1批次、糖果制品1批次、調味品1批次。
為進一步規(guī)范粉絲粉條和面制品的生產和經營行為,7月4日,廣昌縣開展了粉絲粉條面制品專項整治。檢查主要針對單位資質、衛(wèi)生條件、原輔料采購、生產過程控制、含鋁食品添加劑使用等其他方面。此次整治從源頭控制風險隱患,防控食品安全事件發(fā)生,落實了監(jiān)管責任,嚴厲打擊違法違規(guī)行為。
告別了曾經使用多年的“國酒”宣傳語,從6月30日開始,“國酒茅臺”正式改叫“貴州茅臺”。 “國酒”二字的變化,也讓更多人感受意味深長。
近日,北京市朝陽區(qū)人民法院(下稱朝陽法院)知識產權庭審結原告內蒙古伊利實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訴被告北京旭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山市愛兒樂食品有限公司、炎陵縣鄰家商行不正當競爭糾紛一案。
7月3日,紅星新聞記者撥打了成都市成華區(qū)桃蹊路街道市場監(jiān)督管理所咨詢電話,工作人員表示,關于轄區(qū)內有消費者在永輝超市購買到過期食品的投訴,消費者和超市之間經過調解,已達成初步意向。目前,市場監(jiān)管所已對永輝超市涉嫌銷售過期食品予以立案調查,正在按照程序處理,調查當中,按照相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從立案起在90日內完成調查,但根據其工作經驗,應該不會需要這么長的時間。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作為老百姓,我們都希望吃得安全放心。而在守護食品安全方面,商務部門承擔著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建立完善肉菜追溯體系。在2010年到2015年間,山東有7個城市成為商務部的首批試點。但是記者采訪發(fā)現,這里面有的城市,追溯體系形同虛設。7月4日,山東廣播電視臺融媒體問政節(jié)目《問政山東》曝光了肉菜追溯體系試點城市落地操作不完善的問題。
7月4日,貴州省市場監(jiān)管局公布新一期抽檢信息。近期該局組織抽檢淀粉及淀粉制品、方便食品、蜂產品、酒類、肉制品、乳制品、食用農產品、蔬菜制品、水產制品、水果制品、速凍食品11類食品428批次樣品,抽檢結果顯示,1批次鄉(xiāng)吧佬雞爪和1批次桔子上不合格名單。
共抽檢215批次。有關檢驗機構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進行了檢驗和判定,其中合格樣品213批次、不合格樣品2批次。
6月30日,作為2019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期間,市場監(jiān)管總局主題日重點活動之一,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安全與環(huán)保——新營銷通路的食品安全保障論壇”在北京舉辦。來自食品領域電商平臺、餐飲服務平臺、大型連鎖營銷平臺、檢驗檢測機構等領域的代表匯聚一堂,圍繞新營銷通路下食品領域的安全和環(huán)保進行了深入探討。
近日,泗縣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組織開展了豬肉市場專項檢查,保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據原廣安市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網站2019年7月3日消息,廣安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發(fā)布《餐飲單位日常監(jiān)督檢查情況通告(四)》,公示對華鎣市多滋味餐館、華鎣市向天福飯店等13家單位雙隨機檢查情況。檢查中發(fā)現的問題已交由轄區(qū)局督促整改。
店員徒手抓垃圾、用爛水果榨汁、隔夜的茶接著賣……繼喜茶“綠頭蒼蠅”事件后,又一家網紅奶茶店遭曝光。據北京電視臺《生活這一刻》欄目官方微博報道,記者在臥底知名奶茶品牌“甘茶度”后廚期間,發(fā)現存在食品原料不新鮮、店員操作不規(guī)范等多項問題,引發(fā)了網友熱議。
記者5日從山西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獲悉,今年上半年,該省市場監(jiān)管部門在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治理行動中,下架、停止銷售不合格食品1954.79公斤。
本想讓懷孕的妻子吃新鮮、生態(tài)散養(yǎng)的綠殼雞蛋,沒想到號稱“用心甄選全球好物,層層把控品質直送到家”的盒馬APP送來的卻是壞蛋。6月下旬,福州消費者柳先生在盒馬APP上下單購買了一盒“大邱坪綠殼雞蛋”,食用后發(fā)現這盒雞蛋基本都壞了。盒馬對此回復稱“采購流程正?!?。近日,《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進行了調查。
“葡萄表皮上的白霜是農藥殘留”“葡萄越白毒性越大”“懷孕吃葡萄寶寶會變黑”……每逢葡萄上市,幾乎都會迎來一波謠言攻擊。近日,記者在走訪過程中發(fā)現,面對鮮嫩欲滴的葡萄,商販們卻高興不起來,“有的顧客看到葡萄外面有白霜,不僅不買,還說我們賣水果沒良心。”有著“晶明珠”之稱的葡萄為何頻頻“躺槍”?表皮的白霜究竟是什么?果農種葡萄時如何減少施藥次數?我們吃的葡萄到底安全嗎?到底該如何清洗?今天,讓我們一探究竟。
近日,市民許女士致電本報市民熱線5589999反映,6月30日她通過“餓了嗎”在老塞行動咖啡呂厝店點了兩杯咖啡,沒想到單子上居然有2元的餐盒費,許女士很疑惑:“我點的是咖啡,沒用到餐盒,怎么會有餐盒費?”商家對此的解釋是,收取餐盒費只是分攤外賣成本的方式之一,相對于其他更“隱性”的分攤方式,她選擇這種相對“更明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