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網】
CADE《建筑人er》直播欄目第三季精心打磨與策劃,匯集創(chuàng)新理念和應用案例,聚焦“材料與設計”主題,通過“玻璃、色彩、陶板、谷物、金屬、木材、混凝土、竹材、柔性復合織物材料”系列建材品類與經典建筑作品間的互動分享,探討材料與建筑設計之間的共生促進關系!
本周預告
7月22日周三晚8點
鋁復合板設計專場,特邀請AECOM中國區(qū)建筑設計副總裁鐘兵先生與ALUCOBOND®中國團隊周源先生,從AECOM參與設計過的項目出發(fā),介紹建筑立面與材料選擇的關系,同時帶來ALUCOBOND®應用的經典案例探索復合金屬板在建筑立面中的多種應用方式及設計風格!
7月23日周四晚8點
竹材設計專場,特邀請非常建筑設計合伙人、設計總監(jiān)梁小寧先生與大莊竹材華北區(qū)市場部經理程廣敏先生,從材料的多面性出發(fā)、探討建筑師在選材時關注的重點與焦點,以四川安仁建川博物館、沱牌舍得文化中心、西班牙馬德里國際機場、無錫大劇院等項目出發(fā),分享建筑師與工程師在竹材在建筑應用中的性能運用與設計理念表達,傳遞竹材更深層次的精神與人文魅力!
7月24日周五晚8點
柔性復合織物材料設計專場,特邀請法國Aotu建筑設計合伙人朱東旭先生、創(chuàng)始人LeclercqHugues先生(法國)與法國法拉利技術織物大中華區(qū)總經理黃永先生。嘉賓朱東旭先生與LeclercqHugues先生從現代主義建筑運動的理性觀點與建筑功能主義出發(fā),以武漢硅谷小鎮(zhèn)展廳為案例,分享織物幕墻在建筑中的適用性與功能性;黃永先生將分享多個織物材料的建筑項目應用案例,多角度解析織物材料如何兼顧建筑設計需求與建筑功能!
7月22日周三20:00
立面的藝術玩轉鋁復合板
從審美角度來看,建筑立面如果只用一種形式構成,就會顯得單調乏味,對比與微差研究的正是利用差異性來求得建筑的完美統(tǒng)一。對比指的是元素之間的顯著差異,微差指的是不顯著的差異,對比的兩者可以彼此烘托陪襯以求變化,微差則可以借助相互的共同性求得和諧,兩者缺一不可。
▲龍湖煜湖1號©ALUCOBOND®中國
節(jié)奏感是音樂的專用名詞,然而人們發(fā)現視覺藝術中一些形式元素的排列組合也會形成類似音樂中的節(jié)奏,因此就借用“節(jié)奏”一詞來定義這種規(guī)律。節(jié)奏是一種相對韻律較為簡單的重復形式。節(jié)奏感分為連續(xù)節(jié)奏感、漸變節(jié)奏感、起伏節(jié)奏感、交錯節(jié)奏感和復合節(jié)奏感等。
▲華為研發(fā)中心©AECOM
直播中還將與大家分享多個具有代表性立面的項目:
???middot;麗茲卡爾頓 萬麗酒店設計:AECOM
©AECOM
麗茲卡爾頓和萬麗的雙酒店模式,其主旨在于資源共享,設施集約,相互借景,多元選擇,依據這樣的原則,設計團隊提出了錯讓塔樓,圍合院落,獨立抵達,借勢造景的規(guī)劃設計策略。在相對緊湊的用地上,將兩個酒店的客房塔樓前后錯讓,在保證私密的同時,讓空間通透,左右視線打開,高爾夫景觀大,而這種塔樓與裙房錯讓的方式,讓裙房的屋頂花園,泳池成為彼此的借景。
01、麗茲卡爾頓酒店設計:波動的“巖壁”
©AECOM
主入口兩側80m高的石材墻體,用參數化的手法表達“水紋”,“樹影”,“巖脈”等自然肌理,分別映射頗具海南特色的“海岸”,“森林”與“火山巖”意向。由米色石材柔和波動而產生的雕塑感的肌理,在晴朗天空下光影豐富而微妙,在夜晚則由燈光的映襯,更為絢麗更具動感,充滿了對自然的敬意。
堆疊的“盒子”
©AECOM
為客人提供與大自然無界相融的空間,基于海口的熱帶氣候特征每間房間均配置了10㎡左右的大陽臺,形成南向完整的自遮陽系統(tǒng),在??谘籽琢胰障聽I造陰涼中眺望的窗口,它們如錯動堆疊的木色“艙體”,用豐富而有韻律的表情與自然對話,在私密與開放之間尋找平衡。建筑這一南一北兩個界面,采用兩種表情,呈現一種姿態(tài),體現對自然的敬意與呼應!
02、萬麗酒店設計 :編織的石材、折轉的玻璃、律動的格柵
以高爾夫為主題的萬麗酒店,在造型上應與自然呼應更要與運動對話,酒店塔樓山墻實體界面運用石材垂直編織的肌理提供靈動的光影表情,透明界面以客房的水平玻璃陽臺的錯動轉折帶來強烈而輕盈的動感,而退暈的彩釉印刷玻璃又讓陽臺欄板有夢幻的神秘,而延裙房展開的木色垂直密肋格柵,在向自然致敬的同時,又提供一種音樂般連續(xù)的律動。不同材料不同方位,卻用同樣動態(tài)的肌理和協(xié)地表達運動與自然的主題。
VanDusen植物園游客中心 :Perkins Will
VanDusen植物園游客中心營造出了視覺與生態(tài)的平衡,和諧的創(chuàng)建了建筑和景觀。靈感來自自然界中的原生蘭花,1765平方米的建筑上面有著如蘭花花瓣那樣起伏的綠色屋頂。
▲VanDusen植物園游客中心©ALUCOBOND®中國
構建曲線屋頂的復雜幾何體使用各種3D建模程序創(chuàng)建屋頂的基本幾何體,使用參數技術優(yōu)化曲率和布局。
▲VanDusen植物園游客中心©ALUCOBOND®中國
然后,結構工程師使用該模型來完成結構設計,以確定每個段的面板化的有效方法,關鍵一步的結構采用粘合層壓木材和鋁復合板打造建筑蘭花般復雜曲線。
▲VanDusen植物園游客中心©ALUCOBOND®中國
杭州來福士:UNStudio
在傳承“來福士”品牌“城中之城”概念的同時,建筑師以杭州著名的自然景觀為基礎,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來福士中心。大廈水波潺潺的外形,仿若錢塘江中川流不息的江水。這些平靜的同心圓水波從底部開始,沿著縱軸線一層層盤旋而上,愈來愈富有動感。
▲杭州來福士©ALUCOBOND®中國
雙子塔和裙樓立面的設計形成鮮明的對比。裙樓立面穿著銀光閃閃的鱗片狀鋁磚外衣,活力無限,呈現出濾鏡般的景觀。
▲杭州來福士©ALUCOBOND®中國
直播中更有UNStudio首席建筑師BenVanBerkei通過視頻采訪的形式暢談杭州來福士設計中的思考與理念,并解讀如何更好的利用材料與立面設計融入城市表達觀念。
拿騷退伍軍人紀念體育館:NYCBLIVE SHoP建筑事務所
SHoP建筑事務所的設計總監(jiān)JohnCerone說:“這座建筑物擁有4英尺厚的混凝土墩,骨架非常結實,我們知道它可以承受更多。我們對這個項目采取輕量化的改造,決定將金屬設計元素加在現有的結構上。”
▲拿騷退伍軍人紀念體育館(NYCBLIVE)
©ALUCOBOND®中國
225,000平方英尺可回收的阿魯克邦Plus制成的4,700個獨特的鋁制“鰭片”,巧妙地包裹在416,000平方英尺體育場的錯綜復雜的金屬設計系統(tǒng)上。不銹鋼拉絲飾面,在一天的不同時間,可以很好的捕捉環(huán)境光線,折射天空和日落以及周圍的樹木,甚至觀眾們衣服的顏色。
▲拿騷退伍軍人紀念體育館(NYCBLIVE)
©ALUCOBOND®中國
CasaInvisible建筑:Delugan Meissl Associated Architects
“CasaInvisibile”是一種柔性殼體建筑,它由預制結構組建而成,因此是一種靈活可拆卸的,并能很容易的安裝在任何場地上。建筑的靈活性和空間質量是項目開發(fā)的關鍵。開放式布局產生的三個空間單位是為個人使用而設計的結構。同時鋁復合鏡面板從外面覆蓋了整個外觀,使其完全藏身于周圍的鄉(xiāng)村。
▲CASAINVISIBLE©ALUCOBOND®中國
7月23日周四20:00
天然與永恒生命的延展
竹——不懼嚴寒酷暑,堅韌挺拔,彰顯氣節(jié)。中國文化中,竹是君子的化身。文人墨客把竹子的挺直、常青等特征作為人格化的高雅、虛心、等精神文化的象征,中國人對竹有著一份特殊的情感。
因此,不論是將竹材運用于建筑或是其他竹制產品,都暗含了將竹的精神內涵具體化的象征意義,或暗喻竹的高潔,或擬作竹的堅韌品格,或營造靜謐典雅的氣氛環(huán)境,它們都可作為中國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建筑中體現。
除去竹材在中國被賦予的特殊寓意外,竹子用于建筑的歷史久遠,在遠古時代,人類從巢居和穴居向地面房居演進的過程,竹子就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江蘇吳縣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草鞋山遺址發(fā)現有用竹做建筑的材料,漢代的甘泉宮竹宮,宋代的黃岡竹樓,皆是取竹建造,并負有盛名。
竹材運用于屋舍的建造由來已久,而在現代社會的大量建造過程中,傳統(tǒng)竹材由于耐候性差、不易防火、容易劈裂、力學性能不穩(wěn)定、連接困難等原因漸漸被砌塊、混凝土等適合快速建造的工業(yè)材料所取代,傳統(tǒng)竹材的建造詩意敵不過日益增長的建設需求。
©大莊竹材
隨著竹結構建筑技術、竹材加工水平的日趨成熟。經過二十多年科學研究和現代工業(yè)發(fā)展, 竹材的加工利用已經完全蛻變。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建筑設計師開始重新關注竹材,建筑作品中對竹材運用的不斷嘗試帶來了新穎而獨特的視覺感受和空間體驗,用竹質樸的建筑語言,表達設計師內心對傳統(tǒng)的尊重、延續(xù)和創(chuàng)新的態(tài)度,傳達使用者對營造工藝、地域文化的理解和認同。
竹跳威尼斯雙年展2005
▲《跳竹》©非常建筑張永和
《竹跳》是用竹子搭建的一個長52米、寬29米的裝置,具體制作則由中國南方的傳統(tǒng)竹匠完成。它混合了傳統(tǒng)中國園林和當代建筑的手法,把戶外庭院轉化成了一個既可停留乘涼又可穿行而過的流動空間。說它是一個視覺藝術作品可以,說是建筑作品也行得通。這個連接了室外與室內的建筑裝置如同它的現實位置一樣,在分類上有連接實用與非實用的作用,在精神上也有連接兩種資源的意味。
▲《跳竹》©非常建筑張永和
竹網杭州唐宮餐廳
餐廳位于杭州新城區(qū)大型商場的頂層,擁有將近9米的層高及南側開闊的視野。選用了復合的竹材作為主材料,成為強調傳統(tǒng)與現代相結合的設計主題。在大廳中,利用原有的層高優(yōu)勢,將部分包間懸吊與頂上,創(chuàng)造出高低層次的趣味性并豐富了空間的視覺感受。
©非常建筑
入口門廳亦延續(xù)竹的主題。墻面覆以竹材,并順應原有的墻體處理成如波浪狀流動的弧面,除了與大廳的頂棚相呼應外,也具有空間導引的功能,并帶給顧客一進入餐廳就有耳目一新的感受。。包間的設計強調同中有異的區(qū)別。一層的包間較大,南側夾層上方的包間略小,籍有特殊的曲面頂棚造型和簡潔單純的竹材墻面,營造出空間趣味并顯其大方。
©非常建筑
在設計中,希望藉由對新型竹材的不同應用方式,能塑造出彼此相異卻連貫、一體的空間感受;并在追求空間創(chuàng)意的同事,也保持了對當地文化的尊重。
©非常建筑
沱牌舍得酒文化體驗中心
體驗中心位于沱牌酒廠內,濱臨涪江,樹林環(huán)抱,環(huán)境優(yōu)美。建筑立意展現四川當地建筑文化,并承載沱牌的酒文化展示。
▲沱牌舍得酒文化體驗中心©非常建筑
整個建筑呈線性布局,總長度約270米,使得建筑立面能有超長的景觀視線面,建筑單體由多個“四水歸堂”方形空間模塊錯落拼合組成,形成錯落有致的建筑外部形象。
▲沱牌舍得酒文化體驗中心©非常建筑
建筑外立面采用現代竹木材料和白色質感涂料,其形象和細部做法傳達出傳統(tǒng)民居的意向。整體建筑由三層平臺的出挑的水平貫通挑檐作為水平視覺聯(lián)系。所有客房在三層景觀平臺上分散錯落布置,走廊路徑采用中國傳統(tǒng)園林的方式,有一種游園觀景的意趣。
▲沱牌舍得酒文化體驗中心©非常建筑
封閉的展廳外墻,采用高耐竹木,封閉的木盒子,其做法也是參考了民居的結構鑲嵌木條板墻做法,因為我們采用外掛板的構造方式,與結構脫離,自由的排版方式,不模擬而真實。采用12厚薄板,插銷連接。在觸感上顏色褪色變化上都與傳統(tǒng)木材接近,而耐久性更強。在玻璃幕墻的龍骨外都安裝了高耐竹板,包括門的扶手,削弱金屬質感,鼓勵人去觸摸。
▲沱牌舍得酒文化體驗中心©非常建筑
另外還有更多在建筑中使用竹材的項目
無錫大劇院:PES-Architects
▲無錫大劇院©大莊竹材
整座建筑中貫穿著一種強烈的中國特色:大規(guī)模使用竹子這種既傳統(tǒng)又現代的中式材料。近年來,竹子的全新生產與使用方法日漸增多,設計師得以使用超過15000根堅固的竹構件覆蓋主要的歌劇禮堂,所有這些構件都是根據聲效與建筑形象的需求而單獨定制的。
▲無錫大劇院©大莊竹材
西班牙馬德里國際機場
在2006年重新開幕后,此機場成為西班牙的出入境通道,同時也是伊比利半島和南歐的機場。
▲西班牙馬德里國際機場©大莊竹材
新航站樓的巨型屋頂呈連續(xù)的波浪型,由眾多的巨型“Y”字型鋼柱支撐。四周墻面均為巨幅落地玻璃,屋頂設計了眾多圓型玻璃天窗,如波浪起伏的天花板,用經過防火處理的一根根長條竹片裝飾,大廳內的主色調呈米黃色,這樣的設計,既充分利用了自然光,起到節(jié)約能源的作用,又使廳內的光線柔和,令人賞心悅目,體現出設計者人與自然和諧的設計理念。而這些裝飾天花板的竹片都來自中國。
▲西班牙馬德里國際機場©大莊竹材
7月24日周五20:00
別樣柔軟的高性能“蟬翼”
織物幕墻也是織物材料在建筑中特別亮眼的存在,幕墻工程已應用很廣泛,一談到幕墻,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玻璃、鋁合金、石材等各種硬質材料的建筑幕墻應用形式??椢锬粔Φ膽脧娜蚍秶鷣砜矗駷橹挂仓挥惺嗄甑臅r間。織物幕墻與傳統(tǒng)幕墻相比具有環(huán)保節(jié)能、可100%回收再利用、施工方便、重量輕、高強、柔軟流暢、高透光性、造型美觀、與結構固定簡單等特點。
©法國法拉利技術織物
膜材是在聚酯纖維編織成的基布上涂敷PVC(聚氯乙烯)樹脂而形成的復合材料,非常的具有技術含量,其曲面可以隨著建筑師的設計需要任意變化,結合整體環(huán)境,建造出標志性的形象工程。對既有建筑的外立面進行翻新改造或新建筑外立面設計應用的一種建筑外立面解決方案,并且能讓體量較大的建筑呈現輕盈而通透的視覺感。
織物幕墻膜材特性:
●建筑美學:三維造型、曲線造型、燈光效果、背光動畫、個性化印刷圖形
●耐用性:材料耐用性和抵抗所有天氣條件和紫外線的能力。
●柔韌性:比其他材料輕,但堅固耐用。
●遮陽隔熱:熱舒適、建筑節(jié)能,加上BREEAM、LEED、HQE等環(huán)保認證積分。
●透視性:室內外視野不遮擋,同時做好防眩目保護。
●安裝方便:適用于現有建筑的新建、改建工程。
Mi'Costa酒店
Mi’Costa酒店及公寓是來自土耳其建筑事務所DilekciArchitects的項目,獲得了2015年的密斯凡德羅獎(負盛名的歐洲建筑類獎項之一)提名。項目坐落在伊茲密爾的切什梅半島那美麗的Boyalik海灘,每一間客房都能看到海。
▲MICOSTA酒店©法國法拉利技術織物
建筑群組高低錯落有致,靠海的部分低,遠海的區(qū)域高。組群共同抵御和利用來自海風的侵襲,接受來自陽光的照耀,適應炎熱多風的當地氣候。開放式的理念保證每家每戶都有明亮溫暖的花園露臺。建筑外檐向外挑出兩米,有效的遮蔽過多的陽光。面海部分沒有遮蔽,建筑后方有織物幕墻遮陽板阻擋過多日照。
▲MICOSTA酒店©法國法拉利技術織物
Luanda Multisports Pavilion 羅安達體育館
體育館上層的所有水平流線都被設計為外圍的畫廊。羅安達(安哥拉首都)的氣候特征使這種解決方案成為可能,開放式的設計比封閉解決方案更加降低了能源的消耗。同時為了保證畫廊的陰影,減少暴露在風雨中。建筑師引入了模塊化元素,使用一張張的織物幕墻沿固定的角度放置,形成建筑所謂的“帆”。
▲LuandaMultisportsPavilion圖片源自網絡
▲LuandaMultisportsPavilion©法國法拉利技術織物
織物幕墻的模塊化是由這些元素作為“尺度”的放置而產生的,根據觀察它們的不同角度,它們似乎是孤立的實體,暴露了內部空間,或相互重疊隱藏。這個效果是通過在每個元素的外邊緣添加一個頂點來補充的,并通過它被放置的高度變化來補充的。這使得整個展館呈現出起伏的格局。
▲LuandaMultisportsPavilion圖片源自網絡
這樣的設計在夜晚使用的LED照明進一步加強了效果,顏色和強度的變化,給展館的標志性特征提供了更多的表達。
▲LuandaMultisportsPavilion圖片源自網絡
▲LuandaMultisportsPavilion©法國法拉利技術織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