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網】十幾戶人家共同居住的大雜院、30多平方米沒有客廳的兩居、除了一個蹲坑就再無擺放余地的洗手間……這是很多人對“戶型”這個字眼早期的認識。而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到現(xiàn)在,復式、LOFT、超小戶型、N 1、上下疊、四居三衛(wèi)……各種推陳出新的戶型變革影響著人們的購買行為,也讓人們在戶型不斷升級當中感受不同的生活體驗。
從單一走向多元從傳統(tǒng)走向多變
購房需求引領20年戶型走向
20世紀50年代
以院為特征,更典型的為北京四合院
•跨越歷史長河的合院建筑,成為了我國更為經典的居住形式,是人們生活方式的反應。
•格局為一個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東西廂房和倒座房組成,講究等級秩序。
50-70年代
建國初期,合用型住宅、筒子樓
•建國初期,百廢待興,此階段戶型設計主要是考慮低造價地解決住房問題。
•為解決大量工人的居住問題,國家以集體為單位興建了大量的合住型住宅,簡單地說,就是以前的單身宿舍。
80年代
改革開放,單元房興起
•新中國成立后的很多年內,住房主要靠福利分房、父輩老屋解決,直到1978、79年,才有第 一批商品住宅的問世。
•主流商品房在80㎡以下,不配置電梯,2-3個臥室,一個衛(wèi)生間,無廳或客廳、餐廳多在一個空間混合使用。臥室為主要活動空間。
•戶型對朝向不是那么敏感。這個時期有一些塔樓,完全朝北、東西向,為了擠進更多套房子,格局不方正。一些奇葩戶型也多出自于80s90s的塔樓。
90年代
居寢分離,獨立的客廳、餐廳
•改革開放進行了10年,城市變化日新月異,人們開始接觸更多的商品套房。
•90s戶型和現(xiàn)在已經很接近了,開發(fā)商開始研究戶型方正,南北通透,采光等滿足舒適性的要求。只是房子沒有現(xiàn)在貴,一般沒有電梯,裝修也很便宜。
•一直到1998年底,房地產市場才正式進入商品化時代。戶型的開發(fā)和設計不再主要服務于分房單位,而是要直接面對消費者,消費者的感受直接影響了戶型的設計。
21世紀00年代
住房制度改革帶來多樣變化
•1999年——由建設部修訂的《住宅建筑設計規(guī)范》明確提出了對于起居室(廳)的要求,并對各房間的zui低面積標準進行了相應的調整。
1/2 記錄數(shù):2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末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