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到家Go對外宣布其智能供應鏈系統(tǒng)2.0已升級完成。這是繼京東到家Go智能貨柜發(fā)布第三代設備之后,其對供應鏈進行的再升級。 據悉,智能供應鏈2.0可實現補貨任務的自動觸發(fā)、補貨指令的自動下達以及補貨路線的自動規(guī)劃,并根據場景內用戶的消費習慣大數據,進行商品的選品和迭代,提升了補貨效率,同時為智能貨柜的“個性化”商品推薦提供了賦能保障。 京東到家Go方面介紹稱,智能貨柜3.0通過AI賦能,實現了動態(tài)視覺識別和重力感應互相加持的雙重互補技術,其中重力感應技術以商品重量為判斷標準,設備運用重力傳感器,根據每個貨道重量變化來識別用戶拿取的商品種類,動態(tài)識別技術即使用高清攝像頭實時抓拍用戶從拿取商品到拿離貨柜的整個過程,并在商品運動中實時識別商品的種類和用戶行為。 京東到家Go方面表示,通過雙重技術的加持,京東到家Go智能貨柜3.0能最大程度的提升了貨柜的使用空間,強化了識別的準確率,增強了選品和補貨的能力,從而最終提升了用戶購買體驗。 據介紹,在提升商品識別準確率方面,京東到家Go智能貨柜3.0對攝像頭進行了迭代,在智能貨柜中安裝更為先進的高清攝像頭,以保證能抓拍到更多運動中的高清照片,確保不出現拖影等情況。同時,在捕捉到的圖像幀數較少的情況下,通過大數據對商品模型的多維度訓練,特別是對每個商品的每個SKU進行多維度的反復訓練,提升識別的準確率。在數據的模擬訓練過程中,京東到家Go總共制定了80種拿放規(guī)則,每一種商品都將采集8000多張圖片,確保模擬出線下的每一種場景和每一種拿放動作及手勢,提升單幀圖像的準確率和召回率。 通過這一系列的技術升級,設備的商品識別率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京東到家Go也能實時掌握到智能貨柜內商品的消耗情況,在此基礎上,通過大數據算法并結合用戶畫像、消費時段和商品的實際銷售情況等三個維度,來為用戶的每一次購買行為“打標簽”,系統(tǒng)通過對具體點位的用戶標簽進行大數據分析,最終選定出符合用戶喜好的商品推薦給用戶,實現“千柜千面”。 京東到家Go還指出,京東到家Go智能供應鏈2.0通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的使用,減少了人工操作的環(huán)節(jié),提升了補貨指令匹配的效率和個性化商品分析推薦的準確度。另一方面,智能供應鏈2.0一改固定路線、固定班次的補貨節(jié)奏,實行更為靈活的按需補貨,提升每次補貨的效率和精準度。 通過智能化優(yōu)化,京東到家Go的補貨成本率總體下降了50%,單點產出也提升了50%。據京東到家Go供應鏈負責人介紹,補貨成本率是成本除以銷售額, “比如以前補貨可以賣5件商品,現在補一次貨能賣8件商品,即便在單次補貨成本沒有變化的情況下,供應鏈的實際成本率是大幅下降的,何況智能供應鏈2.0還對人工成本和補貨頻次、路線都進行優(yōu)化。” 億邦動力了解到,達達-京東到家是中國同城速遞信息服務平臺和無界零售即時消費平臺。公司旗下,達達目前已覆蓋全國400多個主要城市,服務超過120萬商家用戶和超5000萬個人用戶,日單量峰值達到千萬級;京東到家也已覆蓋北京、上海、廣州等近40個主要城市,注冊用戶5000多萬,月活躍用戶超2500萬,日單量峰值突破100萬單。